山寨内原有石垒的房屋数十间,因年代久远失修而倒塌,但仍存部分石墙。山寨的青石寨墙高丈余,宽四米,长约一点五公里,寨子设东、南、北三门。
南寨门从阳山洼村庄直上,经过一天门、二天门、三天门,顺山巅而上,过一千余米陡峭山道进入,因地势险陡,故有南天门之称。
北寨门从罗洼村顺山向南直上,山势十分险要,如遇雨雪天气,只有凭绳索攀援接近寨门。
相传清代,寨上放哨人头领叫张品山。其巡哨认真,从没失误,深得民众好评。至今嶅山一带民众中还有顺口溜“嶅山寨,两头尖,打大锣,游大川,名字叫,张品山”流传。若有败兵流寇来境,嶅山周围村庄人可进入寨内避难。
寨下东面山崖有一石洞,名为“老猫洞”。洞内大小、深浅无人知晓。曾有传说,一群狼进入此洞,村民用柴草熏之,未见狼出来,只见寨的西边山坡有烟雾逸出,故有“东山点火、西山冒烟”之说。山寨东二百米处有一块高二丈余的巨石一块,名为系马桩。山寨东面还有陈氏家族重点文物保护地,即陈天成墓,据说此人曾为元朝宰相。山寨的东北也有一石洞,上方为一四方巨石所覆盖,洞内可供二十余人避雨休息。山寨南山坡有奇石似双人沙发,故名靠椅石。尤值一提的是,山寨东南一山形同如马,马头上有一尖山,因山尖石头皆为白色,名为白马尖。白马尖东西两面各有一个同样大小的圆山包,人称两马蛋。
山寨南北落差有二百余米,北是丘陵地带,南为深山区,是丘陵与山区的结合部。革命战争年代,南面山区是巩固的革命根据地,北面是游击区,山寨地势较高,可随时观察山寨周围的一切情况。1930年农历腊月的一天,地方民团欲经寨下西刘家进攻山寨,妄图进入红军根据地。敌人进寨时的情况被寨上红军岗哨看得清清楚楚,红军在游击队配合下,一举将进攻的敌人全部歼灭。此战有红军游击队员牺牲,烈士墓就建在山寨下。
今日之嶅山寨,树茂林丰,鸟语花草,云雾缭绕,人迹罕至,是一处待开发的处女地。
END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